55世纪官方网站_ - (中国)行业领导者
55世纪官方网站2024-05-19

武汉天河机场单日客流量重回5万人次******

  中新网武汉1月11日电 (孟丛蝶 王赛 管宇)2023年春运开始以来,武汉天河机场航班量和客流量显著回升。据统计,1月10日武汉天河机场客流量达5.1万人次,这 是2022年8月18日之后 ,武汉机场单日客流量首次重回5万人次。

  根据目前在售航班情况 ,武汉天河机场今年春运预计累计运输旅客223万人次 ,运输起降2.1万架次,与2022年春运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.9%和7.7% 。同时 ,随着春节临近 ,预计本周武汉天河机场客流量和航班量还将持续攀升。据预测,武汉天河机场18至20日为节前航班客流最高峰 ,预计每日航班将达到620余架次 。

  为满足旅客春运出行需求,武汉天河机场联合各大航司安排春运加班逾1000班次 ,主要集中在北京 、上海、广州 、深圳、成都、杭州、海口 、三亚、温州等热门目 的地 。与此同时,武汉天河机场将于1月份陆续新开 、恢复武汉至金边、东京 、澳门航线 ,班期均为每周一班。届时 ,武汉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点将恢复至11个 ,周航班量将达15班 。(完)

55世纪官方网站

当旅游遇上“非遗”,玩出不一样 的“文化味儿”(2)******

旅游助力让非遗“活”起来“火”起来

不久前 的中国丹寨非遗周 ,近一公里长 的长桌宴让不少游人惊叹不已,热情的丹寨人民摆了360桌美食宴请1800名游客一同尝新 。近两年 ,丹寨非遗周活动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品牌,古法造纸、蜡染体验等非遗体验 ,苗绣、侗族刺绣 、苗族银饰等非遗商品也因为旅游业而走进大众的视线。

“丹寨小镇 是贵州非遗 的一个集中展示区 。在丹寨小镇举办非遗周活动,是非遗进景区的一次成功探索,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 。”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,非遗保护与传承,是以当代生产生活为中心 的文化实践,让传统工艺、传统设计通过再现 、再造 、再生,走进现代生活 ,融入现代旅游,才能真正实现保护 的价值 。

当旅游遇上“非遗” ,玩出不一样 的“文化味儿”

扎染技艺传承人在中国-南亚博览会上展示扎染作品。新华社发

各地创新推出的各类非遗文创产品 ,也逐渐在旅游市场收获了更高关注度。如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龚扇制扇技艺,在第五代传人龚倩手里经过创新演变 ,做成了耳饰、胸针、手提包、冰箱贴等 ,以更平常 的价格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。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北国温泉古街,一位游客被省级非遗项目芦苇画工艺所吸引 ,一下就花了3000元买了4幅做工精良 的芦苇画 ,“芦苇画精美又有特色 ,没想到还可以在这里买到这么有意义 的纪念品。”他高兴地说。

“非遗和旅游结合,诞生了更多时尚的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,不仅中国老百姓喜爱 ,还有更多非遗旅游商品出口到国外 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所副研究员韩元军说道 。

活态传承 是最好 的保护 。非遗走进景区,不仅为景区增添了文化魅力 ,也让非遗项目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,更多年轻人前来学习体验 ,他们在旅游 的同时也参与到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之中 。旅游的传播为非遗“活”起来开辟了新路径,使其不再是“鲜有问津” 的古老技艺 ,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,拥有了更多烟火气。

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过程中 ,旅游业一直是重要的反哺来源 。”金准说 ,“与文物类遗产不同 ,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在与人的互动中保护、活化 ,这就必然需要在市场环境中发展保护,旅游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最大 的现实市场 。同时,旅游业的运转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资金、吸引人才、凝结项目 、深化开发、推动传承的重要依托 ,近年来更依托数字化手段形成了创新发展的模式 。”

当旅游遇上“非遗”,玩出不一样的“文化味儿”

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一角 。新华社发

韩元军认为,通过发展旅游,更多拥有非遗技艺 的人群提高了收入,从而实现更好保护;旅游也让更多老百姓知道 、了解了这些非遗项目 ,从而提高了非遗保护 的参与度;旅游还推动了非遗项目创新 ,通过市场力量和广大群众参与让非遗文化更有生命力 。

近年来出台 的各项非遗保护政策,充分肯定旅游业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。此前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》明确提出 ,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 ,支持利用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,以文塑旅 、以旅彰文,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 的主题旅游线路、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。支持非遗有机融入景区 、度假区,建设非遗特色景区。

深度融合让非遗旅游实力“圈粉”

近日 ,在江苏九龙口 的淮剧小镇,一场以非遗糖画体验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格外热闹。孩子们在研学老师 的带领下近距离了解淮剧发展史 ,亲手以糖浆绘制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糖画,在游玩中学习知识、锻炼动手能力 ,感受非遗魅力。

近年来 ,各地纷纷针对有文化旅游需求 的人群 ,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、非遗体验基地、非遗展览馆等。彝族火把节、傣族泼水节 、苗族跳花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风情浓郁,秦淮灯会、马街书会等民间文化活动源远流长,成为吸引游客 的“金字招牌” 。江西景德镇 的陶瓷研学游已经有了多年实践 ,学生们既能学到陶瓷相关知识又能亲手体验,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 。

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,留下了十分丰富的非遗资源。2022年11月 ,我国申报 的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至此,我国列入该名录的项目已有43个 ,居世界第一。截至2021年末 ,全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 。

丰富的资源为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基础。多年来 ,各地积极探索融合路径,非遗与研学旅游、民宿 、文创产品、旅游演艺 、节庆活动等结合起来,催生了各式各样 的旅游新业态和多样化发展模式。

当旅游遇上“非遗” ,玩出不一样 的“文化味儿”

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一土家族织锦基地 ,游客体验土家族织锦产品制作 。新华社发

中国网客户端

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,9语种权威发布

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